查看原文
其他

湖南牢记殷殷嘱托,以钉钉子精神“守护好一江碧水”


坐拥“一湖四水”,地处长江中游,96%以上的面积都属于长江流域,依水而生的湖南,在维护长江中下游生态平衡和江湖关系中承担着天然的重要使命。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岳阳段考察时勉励湖南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四年来,三湘儿女牢记嘱托,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首倡地责任担当,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上砥砺前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湖南省自然资源部门更是不断奋力谱写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砂石码头变身宜人“江豚湾”


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长江岳阳段考察时的第一站,便是岳阳市君山区华龙码头。


暮春四月,记者再次来到华龙码头,只见草长莺飞、白鹭翩跹。这里刚刚举行了4.22世界地球日公益跑活动。土生土长的君山人,52岁的邓铁牛看到如今热闹的华龙码头忍不住感慨:“没想到这里还能再成景点,慕名而来的游客不少呢!”


这份感慨背后,是华龙码头的变迁。2015年,华龙码头还是个忙碌的非法砂石码头,年产砂石40多万吨。这里常年砂砾成堆,大片的土地裸露在外,从卫星图上看就像一个偌大的“伤疤”。


在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技术人员用遥感影像向记者展示了华龙码头的“蜕变”。


2014年以来,湖南连续8年开展洞庭湖区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对河湖岸线砂石码头堆场和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欧美黑杨等生态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分析。


2017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洞庭湖及主要河流沿岸有砂石码头堆场1470处,总面积2万余亩。两年后的监测数据显示,经过砂场整治与整合,砂石码头堆场数量减至93处,总面积3000余亩。


与砂场减少相伴的是,码头的绿意多了。眼下,华龙码头至荆江门码头之间,16.85公里长的君山沿江环湖生态绿道工程正在加紧施工。该工程融合了“防洪、交通、赛事、旅游、景观”五大功能,将打造全省首条专业级高颜值的马拉松赛道。目前,该工程已完成马拉松赛道17公里,建成11个观景平台,虽尚未完工,但已成为受欢迎的长江岸线“打卡地”,且有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江豚湾。


从脏乱的砂石码头到美丽宜人的江豚湾,华龙码头的“蜕变”仅是湖南积极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的一个缩影。


2019年~2020年,作为试点省份,湖南按照自然资源部统一部署,全面完成了长江干流及湘江两岸10公里范围545座废弃露天矿山共1912公顷修复任务,有效提升了长江沿线的土地利用价值,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这不仅加快了和谐长江、优美长江的构建,也为筑牢长江经济带和祖国中部生态屏障贡献了力量。


目前,《湖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正在征求公众意见。该规划提出,按照长江经济带保护和发展过程中“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推进生态修复,着力强化长江干流水污染防治,优化沿江产业布局,加强岸线环境整治。


接下来,湖南将在抓好长江岸线砂石码头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修复,让一江碧水永葆生机,惠泽三湘百姓。


“稻虾第一村”勾勒振兴图景


水渠交错,农田平整;稻在田里长,虾在水中游……一走进被称为“稻虾第一村”的益阳市南县南山村,“稻虾同田”的场景就映入记者眼帘。


南县地处洞庭湖区腹地,拥有近百万亩耕地、60多万人口,也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


2018年,全省首个“土地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在南县实施。项目以整治土地形成的新增指标收益为支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稻虾共作特色产业培育为切入点,统筹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建设。


近年来,在试点项目带动下,南县稻虾、龟鳖、蔬菜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2021年,南县稻虾种养面积达60万亩,综合产值突破150亿元。“南县小龙虾”获批国家农业公用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证明商标,而“南县稻虾米”则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首个成功进军香港市场的湘米品牌。


“生态宜居,让鸟儿回来;提供就业,让年轻人回来;文化重建,让民风民俗回来。”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随着项目的推进,当初的美好设想正渐成现实。


一花引来百花开。2021年1月,湖南又有20个乡镇被纳入自然资源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为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的目标,除了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湖南大力探索推行田长制。在今年的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上,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陈仲伯提出,今年全省所有市(州)和县(市、区)都要出台田长制实施文件,层层压实责任,形成网格化、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推行田长制”已被写入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无疑,这为湖南的耕地保护增添了法治“砝码”。


“要让人们在守护一江碧水中不仅留得住乡愁,还能看得到收益。”今年,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出台了《全力服务稳增长二十二条措施》,提出启动100个村庄规划、耕地保护、乡村建设“三位一体”的未来乡村建设试点。


站在“稻虾第一村”,畅想未来乡村的模样,一幅业兴民富的乡村振兴图景在记者心中升起。


千年矿山见证绿色转型


在郴州,有一座千年矿山见证了湖南从源头守护长江的探索。


柿竹园的矿业开发自宋朝便开始萌芽,至今已绵延千年。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民间采矿选矿兴起,许多小作坊生产设施破旧简陋,矿山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废气、废水、固体垃圾等污染物的持续排出,使矿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2013年,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之一,开启了绿色矿山创建之路。


在柿竹园工作了10多年的东波多金属选矿厂副厂长陈占发见证了这一转型发展历程。为修复矿山生态环境,柿竹园以矿山环境生态化建设为目标,以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为重点,不断推进园林式厂区和公园式社区建设。


目前,柿竹园国家矿山公园已初具规模,规划建设的矿业文化博览区、体育公园、矿业遗迹展示区、千里山高山景区、金狮岭原始生态区等基本建成。曾经寸草不生的尾砂库和废石排放场,如今变成了集旅游观光、科学考察、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山野探险、地域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型矿山公园。


这座千年矿山的转型,是湖南从源头守护长江的一个示范性缩影。


据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已建成绿色矿山335家。根据《湖南省绿色矿山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今年年底,全省生产矿山将全部达到湖南省绿色矿山标准,基本形成环境友好、高效节约、管理科学、矿地和谐的矿山绿色发展新格局。


继往开来,如何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好成效守护长江?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聚焦位于长江中下游,在蓄水泄洪、调节长江径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洞庭湖,决定实施“守望洞庭”行动:


——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全覆盖工程,构建洞庭湖水生态安全空间、集约高效城镇空间、畅通开放共享空间,共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洞庭”。


——大力实施环洞庭湖耕地保护示范工程,打造大江大湖流域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用途管控、质量建设、激励补偿和未来乡村建设“湖南样板”,共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稻香洞庭”。


——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工程,统筹推进水环境生态修复、河湖岸线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探索“矿山+”生态复合型修复模式,共护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山水洞庭”。


——大力实施“一湖四水”生态保护监测工程,构建环洞庭湖综合监测体系,搭建环洞庭湖智慧监管平台,持续深入开展河湖监测、水稻种植监测、碳汇监测,共创空天地网实时感知的“智慧洞庭”。


——大力实施自然资源突出问题“双零”行动,开展洞庭湖区违法用地专项整治和矿业秩序专项整治,加快实现存量问题“全清零”,新增问题“零增长”,共享山清水秀河清海晏的“安澜洞庭”。


为未来留下丰沛的生态资源,为百姓留下丰厚的生态财富,让一江碧水在湘熠熠生辉。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下,湖南正全力书写“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后半篇文章。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往期 ·推荐

世界地球日 | 让鸟回来,让年轻人回来——湖南省南县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世界地球日丨百年锡矿登上国际舞台,生态修复新模式换来“金山银山”

世界地球日|砂石码头的复绿蜕变 ——“天眼”技术助力洞庭湖旧貌换新颜

世界地球日|千年矿山,又见青绿——郴州柿竹园矿区点亮绿色发展新思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